合作咨询:010-63394665


同城第一

区域第一

品类冠军

品牌领导者

开创品类

场景市占...

2025,助力餐企“第一”战略,解决客户高管高阶人才引进问题。


全国业务  全国寻访


期待与您探讨岗位目的以及岗位目标达成要素


合作咨询:010-63394665

刘 英 重庆阿兴记大饭店董事长

发布时间:2013-12-09

人物背景:

    刘英,重庆市涪陵巴人餐饮有限公司,重庆阿兴记大饭店董事长。

 

   中共党员,研究生,食品工程师。国家酒家酒店二级评委、中国烹饪协会理事、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副会长、重庆市烹饪协会副会长、重庆市私个协会副会长、涪陵区一届、二届政协委员。获得中国餐饮业优秀企业家、中国餐饮业管理成就奖、全国饭店业优秀女企业家、重庆市优秀女企业家、重庆市十佳创业女性。

 

    创办的阿兴记大饭店,以全新的欧式餐饮风格和模式,迅速树立重庆餐饮新形象。阿兴记与国际时尚接轨,欧式的装饰、欧式的装扮,包括欧式的服务,同时结合中式的饮食文化,开辟了重庆餐饮新天地.

  

    重庆阿兴记餐饮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知名餐饮品牌之一。开业至今,“阿兴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被评为 “国际餐饮名店”、“国际美食质量金奖”、“中华餐饮名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等。2006年公司营业额为8600万元,2007年达到1.2亿元。“阿兴记”董事长刘英,她的经营法宝是什么呢?

 

无奈之下进军餐饮业

 

   刘英介入餐饮最初是 “迫于无奈”。曾是涪陵某机关企业财会科长的她,上世纪90年代初去外地单位追收欠款,结果无功而返,遂萌生下海念头。因为喜爱火锅,平常隔三差五总要和家人吃一回,于是告诉同事:“我开个火锅店,三年后赚到5万元我就不做了。”敢说敢为,刘英用200元租下十几平方米空屋,摆下3张半桌子,开起第一个火锅店。
 

   一开始,店小无名气,刘英处处精打细算,既当收银又当采购还做服务员,一大早去市场买菜,塑料袋把手勒出一道道紫痕。同时,刘英没少动脑筋,开业之初请人免费品尝,到主城区火锅店以吃取经,与师傅一起调料,每天收工将地板冲洗干净。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小火锅店不到两年就挣了5万元。
 

   赚了5万,刘英却再也不能打住,她与餐饮结下了不解之缘。刘英打出“巴人火锅城”招牌,两年后搬到了更好的地段,投入巨资装修,请来专业模特队表演,“巴人”成了涪陵火锅的一面旗帜。
 

   2003年,涪陵巴人餐饮挺进重庆主城区,其精心打造的阿兴记大饭店闪亮登场,营业面积达4000平方米,引起了重庆餐饮界极大的关注,迈出了向重庆主城区发展的第一步。
 

将鼓励创新写进企业建设制度
 

   当众多餐饮企业要求员工严谨不苟加班加点时,刘英却买来大客车将员工拉到郊外去狂欢;当别的餐饮企业老板绞尽脑汁思量团队管理难题时,刘英却在企业内部设置“沟通箱”激活言论;当餐饮业服务员素质不高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时,她将上千本书籍摆在了员工眼前,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当阿兴记的菜肴与装修风格不停被业界“盗版”时,刘英将鼓励创新写进了企业建设制度……
 

    刘英想让自己和模仿者明白一个道理:阿兴记可以经常被模仿,但是无法被超越。
 

    事实上,过去,阿兴记也曾“怕”过抄袭,精心设计的首饰盒状的牙签盒,面市不久迅速被一些餐馆照搬;因为上菜烫伤顾客,1000元“学费”下苦思冥想才创出的“上菜口”标牌,也在短时间内遍地开化。希望店内一切都与众不同的刘英,也曾苦恼过:怎样才能避免雷同?
 

   唯一的答案是———不断创新,把模仿者甩在身后。当时中餐馆的装修风格都以民风民俗为卖点,“店内一棵树,村姑在服务”已成为川渝两地餐饮业的营销符号。为了区别,刘英把欧式金碧辉煌的风格植入餐厅,又引入粤菜、淮扬菜、燕鲍翅等全国各地知名菜系,在“中国菜”旗号下的百川入海,包容各菜系的门户之争。
 

   此外,还力图在菜肴上创新。每逢单月,阿兴记都将展开厨艺比赛。要求菜品必须是新工艺、新原料、新口味、新装盘,且菜名还要高雅。这样,阿兴记的厨师每月就会有上百道新菜出来,通过选录,每月都有30至40个新菜品上餐桌。不断创新,抄袭者在后面永远赶不上趟。
 

设置“沟通箱” 员工可以畅所欲言
 

   在刘英办公室外的咖啡台摆着咖啡机和咖啡,还有绿茶。凡是公司员工,休息时间都可以到这里喝咖啡、看书,如果愿意和她聊天,只需轻叩一下门。
这是一个企业很难有的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亲密接触”。事实上,是去年的一次员工大会上的偶发现象,让刘英感受到了这种“亲密接触”带给企业的磁力。
 

   会议开始后,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没到,“那些娃娃们兴奋惨了,开始不停地向我提意见。”刘英愣了,但还是认真当了一个听众。“一席话听下来,我才发现公司要求公布的很多规章制度和企业信息都被一些管理层省略了,公司的发展意图和服务理念没有得到落实。”如果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她相信这些员工定会保持沉默,“怕得罪直接上司。”
 

   企业也需要畅通的上情下达,令行禁止。刘英发现员工需要一个敢说真话的环境,而敢说真话是一个企业人际关系健康状态的标尺。猛然醒悟的她开始每月与员工进行直接的对话,听,是她唯一做的事。同时,刘英在每个营业店都设一个“沟通箱”,员工没有看到她,就将想说话的投放箱内,而开箱人就是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一月开一次。
 

   这个内部设置的“开放平台”,激活了员工表述欲望。很明显,固有的秩序被打破,管理上的冲突在这里得到平衡和消化。9月2日,刘英通过“沟通箱”收到一封员工来信,有两点,“一是公司部分员工爱说脏话,二是公司对车辆管理不严,出车频繁,以致汽油像水一样流。”
 

   她很感动这样的建议,“员工把阿兴记当成了自己的家。”刘英说,一年不到,建议就收到几十条,针对每个意见,公司都有整改措施。
 

   一次,公司员工聚会,大家抱去5个大西瓜到歌厅;聚会后抱回3个。一问才知,“员工们很兴奋,一进去就忙着蹦啊跳啊,哪有工夫吃东西。”一语点醒梦中人,阿兴记的管理者和服务员都是年轻人,喜欢玩,如果在沉闷的环境呆久了,难免心情浮躁,如何平衡他们的心态?“那就让他们去狂欢,去尽情释放那些浮躁,只有他们快乐了才能再给别人提供更好的快乐。”
 

   就这样,当其他餐饮企业要求员工严谨不苟做好工作和加班加点时,刘英却买来一辆大客车,定期拉着员工到效外去狂欢,“就是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撒野,去释放压力。”刘英说,这样做是给员工进行心理按摩,并非窃取一个简单的对应概念。
 

   不停对企业灵魂的打磨和坚守,多年来让阿兴记每月在人才流动上的概率不超过百分之二,而餐饮行业通常概率是百分之五。“这都归功于企业文化里的活力因子。”
倡导终身学习 服务员《论语》 中求知
 

   “人留住了,但还得让他们成长”刘英说,到阿兴记来就餐的客人素质都不低,也不乏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人,“这就要求阿兴记服务员的素质比其他饭店高,至少不能在重庆旅游景点、特色美食、党政官员名字这些简单问题存在盲点。”刘英定期请人给员工进行一些综合知识的培训,“帮助拓宽他们的视野。”
其实早在两年前,刘英就在公司里提倡了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她亲自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上千册书籍,烹饪专业、企业管理、史记、经济、生活时尚、劳动法律等等。在阿兴记每个直营店的活动室里,图书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阿兴记要求每个员工免费办理借书卡,管理人员每半年必须读两本书,服务员一年读两本书。”
 

   一个人总有他的用武之地,有时换个方向你会走得更稳更扎实。刘英进军餐饮的第一步走得干脆利落,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悟出了企业的经营法宝,那就是打造企业的 “内力”,她苦练内力,用成功的经营模式,造就了阿兴记,也造就了她自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