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010-63394665


同城第一

区域第一

品类冠军

品牌领导者

开创品类

场景市占...

2025,助力餐企“第一”战略,解决客户高管高阶人才引进问题。


全国业务  全国寻访


期待与您探讨岗位目的以及岗位目标达成要素


合作咨询:010-63394665

汤瑞仁 韶山毛家饭店董事长

发布时间:2013-12-09

人物背景:
    汤瑞仁,女,1930年3月出生,现任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韶山毛家饭店经理,系湖南省工商联执委,湘潭市工商联执委,市妇联执委,市个私协会副会长,韶山市政协常委,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总顾问。荣获过“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得荣誉。

    她成为建国60年餐饮60人其中一员,靠着一张照片成就一个连锁品牌。她曾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改革开放之后,她以精明的眼光率先开设“毛家饭店”,经营当年毛泽东爱吃的饭菜,赢得了八方宾客的赞赏。后开设了百家加盟连锁店,家家生意兴隆。

    解放前她靠乞讨果腹;改革开放后,她凭着一点七元人民币起家,做起了餐饮生意;如今,她创办的毛家饭店开设连锁店近二百家。已近耄耋之年的她热爱公益,把改革开放带给她的财富回馈社会。

   她,作为毛泽东家乡韶山的一名普通而又传奇的农妇。如何从乞女到商女、热心女?如何靠一个“金字”招牌,从1.7元起家,到家产过亿,创造了一个富贵传奇的呢?我们从她的创业历程中一起来感悟。

靠1.7元起家

    1984年,“生意”两个字还是人们羞于谈论的词语。在毛泽东的故乡韶山,甚至没有人会想过要做“个体”赚钱。

    可正是那年初夏,住在毛泽东故居对面的汤瑞仁开始尝试做“生意”。她翻遍了家里的抽屉,却只找出1.7元人民币。早上,她花7角钱去附近的供销社买了一斤白糖,再花一元钱从邻居手里买了两斤绿豆。“绿豆粥铺”就这么诞生了。

   粥熬成,汤瑞仁用竹篮提着来到对面通往故居的路上,开始怯生生地叫卖。 “那一年,我55岁,认识我的人都叫我‘汤大姐"。但第一次叫卖,我还是很害怕。看见熟人就低下头去,假装自己蹲在路边喝自己的粥。”汤瑞仁回忆起自己赚的第一桶金,有些兴奋,手中的拐杖不停地敲打着地面。

   汤瑞仁回忆,当时她在路边足足蹲了4个小时,就在她起身准备回家的时候,几个上海游客走了过来。

   “大姐,粥多少钱一碗?”汤瑞仁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我从没有卖……卖过粥,您想给多少就……就给多少。”结果,一桶粥被这几个上海游客分了个精光。回到家里,汤瑞仁躲进房间,将卖粥得来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一共是5元钱。除去1.7元本钱,她赚了3.3元。

   “我赚了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钱,但很快引起邻居和熟人的议论,大家都说,毛主席家乡的人做小买卖,丢脸!我当时压力很大,但我想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没有什么不对,所以我还是坚持去卖粥。”

 几个月过去了,见上面并没有人来干涉汤瑞仁卖粥,村里人也纷纷做起了小买卖。

巧打“毛家”牌

    当乡邻们还在一窝蜂“学习汤大姐好榜样”大摆地摊的时候,汤瑞仁的生意路却越走越宽。不久,她开始变流动摆摊为开店经营。

   “我家就在主席故居对面,这是先天的地理优势,我要好好利用。”1987年,“毛家饭店”的招牌被汤瑞仁抢先挂了出来。

   “那时候还没有包装的概念,但我想家里有张和毛主席的合影照片是可以用上的。”已经有了许多商业经验的汤瑞仁那个时候已然明白,她的饭店要发展起来,需要一张“王牌”——这是她潜意识里的“包装理念”。她取出了当年与毛主席的合影,将它放大12倍后,挂在饭店正厅的墙壁上。照片挂上后,进饭店看热闹的游人就更多了。汤瑞仁赶紧抓住机会介绍自己,说自己就是照片上抱孩子的妇女,当年与毛主席隔邻而居,对毛主席在韶山时的情况了解最多……

    因为招牌,因为汤瑞仁精心做出的“毛主席菜”,到“毛家饭店吃毛主席喜欢吃的红烧肉”成了每一个来韶山旅游的人的心愿。“毛家饭店”生意开始爆棚。1995年,“毛家”商标在国家商标局申请了专利注册,原中顾委常委王首道亲笔为毛家饭店题写了店名。1999年,经工商部门批准,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年近古稀的汤瑞仁出任董事长,儿子毛命军出任副董事长。

汤瑞仁的三个心愿

    好的招牌有了,生意兴隆,但汤瑞仁却没能省心享受财富。近几年来,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社会公益事业上。

    熟悉汤瑞仁的人都知道她有三个心愿,第一个心愿是建立一个教育助学基金。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汤瑞仁就出资10万元建立了一个教育助学基金,并连续捐款共计100多万元资助数十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第二个心愿是建立一个残疾人救助基金。汤瑞仁年轻时就曾因骨折使一条腿短了几公分,几年前再次骨折,使她走路很不方便。因此深感残疾人的痛苦,策划建立一个残疾人救助基金,但苦于目前经济困难,尚拿不出现金。恰逢汤瑞仁今年八十大寿,她便与公司董事们商议,由公司出资摆酒请客,将客人的祝寿礼金全部作为残疾人基金的第一笔款项,以后每年再筹资予以补充。

   第三个心愿是建立一个老年人扶助基金。作为八十高龄的汤瑞仁,深感老年人的困难。特别是湖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灾的时候,许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而摔伤,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她就拿出1万多元钱定制了一批拐杖,这批拐杖分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功能。60岁左右老人使用的只有单纯的支撑功能;70岁左右老人使用的,在扶手前增加了照明功能;80岁左右老人使用的既有照明功能,还有警报呼救功能。这些拐杖已于春节前后全部送给了韶山的老人们,为他们排了忧解了难。目前,汤瑞仁已与有关人员达成协议,将广东中山的毛家饭店连锁店加盟费改为股份,以每年的红利作为老年人扶助基金,以达到长期扶助老年人的目的。

    她常说:“我是靠毛主席赚的钱,所以我把70%的钱都捐了出去,可以说是‘存在红旗上,放在人民心中"了。许多人对我这句话不理解,我于是请他们去我家数一数锦旗,墙壁四周挂着一百多面,还有没有挂出来的,每面锦旗都有一个半天也讲不完的故事。”

性情老太的拥军情结

    对于80高龄的汤瑞仁来说,有从过军、打过仗的丈夫和儿子,是她最骄傲的事。1949年,在毛泽东一家革命事迹的影响下,汤瑞仁冒着白色恐怖的危险把丈夫毛凯清送去部队参加解放战争,上个世纪70年代,她又把儿子毛命军送上了自卫反击战的战场。儿子上阵杀敌前,汤瑞仁还写信鼓励他要向毛主席学习,为毛主席争光,不怕流血牺牲,多打胜仗!在战前动员会上,部队连长向全连指战员高声朗读了这封家书,使全连士气大振。

    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故居驻扎了警卫连。从那时起汤瑞仁就带领生产队妇女轮流为警卫连干部战士洗被子、蚊帐。后来经济宽裕了,她就买电视机、电风扇送给故居的武警战士。从1988年开始,武警中队新兵的第一餐饭、老兵退伍最后一餐饭、过年的团年饭、新年的迎春饭都是她免费提供,还有历年三月初三、端阳、中秋等节日,都给战士们送蛋、粽子、月饼等,让他们在部队也有家乡的感觉。特别是每年的“八一”、春节重大节日,战士们喝的酒、吃的肉都由饭店主动送去。每个战士的生日,饭店都为其免费提供生日宴。凡战士的亲属来韶,毛家饭店一律免费提供吃饭等。

    时光荏苒,真情依旧。曾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汤大姐”、“汤妈妈”的汤瑞仁,如今已是满头银丝的“汤奶奶”,但是唯一不变的却是她的悠悠拥军情,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荣誉后,汤瑞仁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一如既往地爱国拥军,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先进典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一面旗帜,她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得了全社会的赞扬,数十次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表彰。她在出席全同优秀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期间,曾受到李鹏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亲自将“希望工程光彩基金捐资积极分子”奖状,省长亲自将拥军模范荣誉证书授予她。韶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她“教育功臣”光荣称号。她还获得过“中华杰出创业女性”、“全省光彩事业十佳”、“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湖南省巾帼百佳”、“双学双比扶贫救困先进个人”等许多光荣称号。汤瑞仁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三十余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并被电视专题片《风采依旧》广为传播。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国家电视台、报刊专程对她进行访问和报道。2002年2月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以“韶山人”为题分上下两集在多个频道中播出她和毛家饭店,介绍了她的心路历程。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鲜红的党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人物大典》、湘潭市的《湘潭年鉴》等一大批出版物中都收录报道了她的动人事迹。

一位妇女、一位老人,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