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转型 应借国外餐饮调味
发布时间:2014-01-23
刘长明谈川菜转型
省人大代表、成都大蓉和餐饮公司董事长刘长明:
“餐饮业高速增长了20多年,最近放缓。”昨日中午12:30左右,在省人大代表会议用餐餐厅里,刘长明放下手中筷子,严肃地说。
在餐饮业摸爬滚打了17年,刘长明对这个转变有点不适应。即便如此,他还是乐观坚定,“吃饭是刚需,餐饮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我们不能丢。”在此次两会上,刘长明提出了川菜产业转型的建议:摸到市场发展脉搏,通过创新挖掘川菜潜力。
去泡沫
餐饮增幅和利润双回落
四川有大大小小的餐馆20万家,从业人员200万,餐饮业一年营业额上千亿。过去的20多年,我省餐饮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红火的市场让企业不断开店,拼命扩张,进军高端。
直到2013年,这样高速和泡沫发展模式终结。我省餐饮业增幅约为5.8%,首次回落到10%以下,利润也从原来的15%下降到10%以下。
“不仅仅是高端市场在下降,中端餐饮业也有20%的降幅。这说明市场开始去掉‘泡沫’,逐步回到了真实的生长期。”刘长明说,在崇尚节俭的风气下,老百姓消费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性价比。以往动辄1200元-1500元的宴席,现在纷纷降至700-1000元,企业都在迎合大众消费,争抢大众市场。
要创新
餐饮转型模式要靠摸索
在行业转型期,企业都在问应该怎么办。“现在还没有一个转型成功的经营模式可以借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刘长明坦言,他自己摸索了一年多,也没有找到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方法。但是他认为,要找到餐饮业在新时期下的发展动力,不能照过去的打法来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来挖掘潜力,找准市场真实的需求。
“把企业做好了,怎么都能发展;做不好,遇到什么样的政策也要垮。”刘长明认为,餐饮业现在放缓了发展脚步,进入了拼品质、拼管理和拼价格的时代,在这场转型洗牌的比拼中,一些不适应市场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
刘长明认为,大众化市场是未来发展空间最大的,但是大众化不意味着简单化,反而是精细化、品牌化。
要借脑
在世界交流中发展川菜
从小生长在厨师家庭,如今又在餐饮业打拼了10多年,刘长明一直看好餐饮业,“餐饮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川菜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不能丢。”刘长明在此次两会上提出,“传统服务业应该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特别是目前我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天府新区,不能不发展与之匹配的生活服务产业。”
刘长明告诉记者,尽管川菜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要走出去看一看才晓得,比起西餐,我们在品质、管理和技术上都要差一大截。”刘长明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搭建深度交流平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国外餐饮企业到成都交流、投资开店,让川菜在融合交流中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