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卖难吃,却还有好多人抱有希望
发布时间:2015-06-25
笔者曾认为“家庭厨房未来将会消失”,外卖、上门厨师等O2O业务正在和堂食餐饮一道慢慢助推家庭厨房消失的进程,在这当中外卖品质也将不断进步,但仍然需要时间。
懒人这么多,他们还是爱外卖哒,但是得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快的速度。
叫外卖的体验常常是这样的:
工作日的上午 10 点开始盘算吃什么,刷了好几家外卖店发现全是吃腻了的套餐,纠结到 11 点终于随便点了一家,然后惊觉和昨天点了一模一样的东西,饥肠辘辘等了一个半小时终于送到,拨开一堆油汪汪的豆芽菜和海带找到几块肉,就着粗糙蜡黄的米饭流着泪吃完,此时赠送的小盒酸奶已经放久了变得热热的,喝起来感觉怪怪的……
这么多年来,外卖界的进步似乎只是从把叫外卖的方式从打电话改成了线上自主选餐(主要解决了羞于打电话的内向人士的就餐问题和接线员小妹的口音问题);还有就是各大外卖平台拿了投资人的钱每餐补贴用户十块八块的——但真正的外卖体验依然挺差的。
「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过一次“叫外卖这事儿,有啥要吐槽的?”的投票,我们收获了共 1871 次表态,结果表明:对外卖实际口味的投诉远远少于对幻想中的外卖的憧憬——30.7% 的投票是在抱怨想吃的东西无法外卖;17.7% 在抱怨所在区域内可选外卖太少,想吃的东西都不在配送范围内。
这说明,外卖还是很有市场的,毕竟还是有很多懒人蹲在家里寄希望于有更多的外卖选择。
排名第三的抱怨是外卖送得太慢(17.8%)和因为送得太慢而变得难吃,比如汉堡变潮湿或者面条坨掉(8.7%),投票者在本问卷的留言里(过于)生动地描述了外卖送得太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每次都是处于被饿死但是外卖快到了还是挣扎一会儿吧的那个纠结状态。”
“(外卖总是)等到肠道都已经从粪便里面吸收了几次营养了才送来。”
真正对食物口味的抱怨是“食物和描述不一样”(8.6%)和“东西非常难吃”(8.8%),还不到 20% 。
这说明人们对目前的外卖食物虽然有所恐惧,但是只要有更多选择,大家还是会买账的。好比硅谷的外卖:龙舌兰酒烤虾沙拉,配上切碎的有机红绿色生菜、切片的萝卜、土豆、鳄梨;五分熟的煎鲑鱼,配蒸西兰花,姜汁青柠烩意面。
听起来是比鱼香肉丝盖浇饭好多了。
来源:红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