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浙江临海新荣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
从1995年10月正式涉足餐饮业开始,张勇在20年的时间里,将新荣记品牌推成了时下中国高端餐饮业的标志性旗帜。2012年以后,高端餐饮市场一片萧条。不少高端餐饮品牌都陷入“不转型必死,转型是找死”的困局。新荣记秉持着好食材、家常味、细节服务的认真态度,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为寒冬期中逆流而上、力争上游的代表企业。当同行争相学习新荣记的品牌建设、服务细节、管理模式的时候,张勇在想些什么?
Q:您如何定义新荣记旗下的子品牌?
A:新荣记餐饮现在主力推广三个子品牌,主品牌新荣记用来服务国内具有消费力的精英食客。这些食客才是高端餐饮的支撑力。
新的私享品牌“荣府宴”是新荣记手里最有格调的一把牌,用来做形象,服务于精英食客中的少数、有订制需求的客人。
经过了20年,新荣记的团队也在发展成长,我们有很多年轻人不断涌现出来,结合时下餐饮消费的主流,我们需要一个大众品牌,这就是荣小馆。在我们集团里面,任何子品牌都离不开品质两个字,荣小馆虽然把定位放在大众、人均150元左右,但是我们要确保在这个消费区间里,把品质做到最好。
在餐饮市场调整期间,我们找到一些经验。过去的高端餐饮都追求“简单吃大饭的感觉”,“只要好、不怕贵”。但是面对商务客群的时候,需要充分挖掘、满足客人的需求,把餐厅的特点做出来,培养你的忠实客户。
我们在开发家庭聚会、Party、婚宴、商务活动这些策略时发现,新荣记的粉丝们对这些新模式的认同度、支持度特别高。
所以在定义你的品牌客户时,要了解你的客群、掌握客人的消费特点、用餐要求,挖掘喜好。这样才能服务好你的客群,定义好你的品牌。
Q:现在有很多餐饮企业开始打出“东海海鲜”的牌子,也有很多同行在学习新荣记,您怎么看?
A:哈哈,这说明新荣记这些年还是积累了一些东西,别人有兴趣去学习。
关于东海海鲜呢,现在确实是全国各地的商家都来台州拿东海海鲜,都说东海海鲜被新荣记炒贵了。去年几十块钱一斤的梭子蟹,今年本来就量少一些,买家多了些,结果炒到150块钱一斤。很多找到我们的同行,我们也会带他们去看货源,介绍渠道给他们。
因为市场是很大的,不可能只有新荣记一家做;新荣记也不可能因为别人家在做东海海鲜,自己就不做了。新荣记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对食材就很讲究。当时定下的食材标准就是我们自己也要吃。比家里吃的还要放心、精致。
做海鲜的首要问题是“理解”。不是越名贵越好。也不是你拿到一批好货就成功了。必须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适合的销售策略、保存海鲜的方法。
新荣记在这一块的优势是企业的沉淀要多一些,以前教过学费,所以现在走的弯路要少一些。新荣记尽量把海鲜采购渠道往前推,多种拿货渠道并行。处理海鲜、保存海鲜的经验和办法要多一些。因为新荣记做海鲜没有什么高明的技巧,就是原汁原味。
Q:新荣记非常注重服务细节的理念精髓,在企业内部是如何传承的?
A:新荣记从创立开始就主张“客人是上帝、一切以客人为先”。所以在服务中,要把自己放低,心态放低了,客人的感受就会好。新荣记是全员服务的概念,以前的餐厅前厅会分成营业、楼面,现在大家就是一个球队,什么都做,客人有什么需求和建议,任何人都主动去倾听和解决。服务这件事,培训只能放在第二位。摆在第一的是餐厅中的服务氛围、全员服务的环境影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年轻同事加入进来。他们在熟悉工作内容的时候,耳闻目睹看到老同事、主管、总经理是以什么态度在对待客人,这些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就是年轻同事参照的例子。水滴成河,积河成海,20年的经验和氛围会给新员工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其次才是在培训中传递企业的文化。
Q:新品牌“荣府宴”和主品牌“新荣记”之间会如何差别化运作?
A:其实这两个品牌都是用来做“质”的,现在的高端市场,大家都不敢进去。但肯定这一块是有市场需求的,只是说量不会大。新荣记这个品牌,不具备量化的市场,它只能在一线城市存在,比如北京、上海、杭州;而且新荣记对细节的要求太高,复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主品牌现在的运作目标就是把品质稳中提升,把单店的数量控制好。
“荣府宴”是一个新的探索,是新荣记旗下强调专享的顶级品牌。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做一家,在上海的洋房里有两家,一家贝轩、一家思南公馆。还打算在杭州西湖边再做一家。
“荣府宴”强调和餐厅所在地的菜系、文化融合的概念。在北京,会融入京菜。在上海,会融入上海菜;在杭州,会有杭帮菜的痕迹。这个私房菜是为了满足少部分新荣记的核心、高端拥趸的需求。强调区域化服务。他们从北京出差去上海,可以去荣府宴。我们提供私享服务,桌数不多。一晚上就5、6桌。也没有菜单,客人可以提前一天预订。
荣府宴的食材是新荣记的升级版,主张“稀缺”。比如上海的荣府宴有一款老鸭汤,我们用的是五年的老鸭。成本就是500块钱,量也很少。这些稀缺食材,只能供给荣府宴。其他品牌没有销售空间,而且量也供应不上。荣府宴会根据客人的口味、需求,由管理团队和主厨,甚至包括我也会参与,量身定制菜单给客人,共同商讨以后再去订食材、安排制作。
荣府宴的核心,就像老中医抓的方子。会针对客人最独特、最想要的需求去开出方子,而不是把最贵的东西推出去。我希望把荣府宴做成新荣记的一张名片,对企业的影响会很有帮助,个人也会很有成就感。
而且新荣记在未来,会逐渐脱离“东海海鲜”这个印象,一定要跳出外界对新荣记做“东海海鲜”这个固化印象的圈子。
Q:在大众品牌荣小馆的发展上,您是如何打算的?
A: 从2013年在上海做第一家荣小馆开始,一直到第四家,每一家荣小馆的模式都不太一样。团队也在摸索和思考。关于选址,别家都在进商场,但是我不进。现在商场里的餐饮模式,30%赚钱,40%保本,剩下30%是赔钱的。能赚钱的模式有几种,人均消费60~70元,一天两餐翻6、7台;适合中低端商场;人均消费200元的餐厅,一天翻3台,也能赚到钱。但是需要在比较贵的物业里,白领、商务人士多的写字楼商圈。
现在餐饮已经占到核心商圈商场、物业的50%,租金势必会越来越贵。我考虑的就是荣小馆不需要在核心商圈里面去打,选在核心商圈周边,车程5~10分钟之内,社区里头,最好是一楼,租金就会是核心商圈的一半。
为什么是一楼?因为我们给荣小馆定下来的模式是做擅长的海鲜大排档。这种模式在国内有很多,但是形成品牌的还没有。所以新荣记想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一个品牌来,做出自己的模式和特点。这个市场环境也是我们所熟悉和擅长的。
在荣小馆这个项目里面,我们的用工模式、经营模式,都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我个人给未来的荣小馆画过一张草图,服务和烹饪都由阿姨们来承担,服务亲切、热情就好。因为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后让年轻人保有热情地来从事这个行业并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先行一步。
目前我们人才的培养机制、复制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只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客人对我们认知度较高的城市去做规模化,布局在核心商圈附近的社区,每一家的单店都规划长远一些,以10年以上的老店作为目标。
迄今为止,荣小馆的速度不慢,2015年已经开了8家。到2016年会稍微把步子放慢一些,把队伍建设好。但是今年会在温州开一家荣小馆,我们想借这个机会把温州瓯菜的风格吸收进来,并不是为了开店而开店。
张勇的思考:
最近和团队说的最多的是关于未来餐饮的五句话:
一要简化。餐厅的面积、菜单、服务团队,都要简化。中国消费升级以后的餐饮模式,会向国外模式转变,餐厅面积越来越小、用人越来越高效、产品越来越精、菜系越来越专。所服务的人群越来越精准,消费会非常清晰。
二要西化。新的消费群体正在成长、变化,高端餐饮接下来面对的新一代客人,大多都有留洋经验。所以要符合他们的审美和口味,食材西为中用,餐饮人的视野需要更加开阔。
三是文化。一个品牌、一个企业需要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个是能做成百年老店的核心基础。
四是变化。要随时准备着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五是机械化。要用机器革命的态度来对待餐饮业。厨房里的概念,一定要机器革命。设备高效、出品标准化,开发适合自己特色和需求的设备,在不影响品质的情况下,什么都可以尝试。
张勇的建议:
之前互联网号称要来颠覆餐饮业,很多人都被搞昏了头,但是餐饮最核心的是产品品质、服务品质、餐饮人对手头事情的认真态度,不能扔掉。互联网能扩大你的客群和影响力。但是不要本末倒置。
现在中餐在世界上的认同度不高,实际上也是对中餐的真实理解不够。如何在世界上去让中餐成为受尊重的菜系,值得餐饮人去思考。日餐在世界上获得的评价很高在于态度,我们只有把态度转变了,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专注。不断去吸取国外餐饮好的经验,不要固步自封。我们以后的客人都是拥有国外经验的人,早一点转、早一点准备,就能知道如何赢得这些客户。
餐饮,我做了这么多年以后的感受就是,不能再一手一脚,一加一这样去开店。可以把投资加进来,但是应该在你擅长的领域。往上游走。种植、养殖、加工、生鲜,同领域内可以合作、联合、并购。这样在同一个行业里头,就四处纵横了。就可以把品牌往深入、往大里去做。
张勇的心得:
热爱才能成就经典。做任何行业要做到顶级的状态,第一个是热爱,你热爱了之后才会认真。这是一种态度。如果你喜欢做菜,你会乐在其中;如果你讨厌这件事情,你趁早离开,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做餐饮如果纯粹是为了谋生和盈利,也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是不能做成经典企业。新荣记是用热爱的态度在对待现在的事业。
来源:味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