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IP“米其林”公布星级评价,将给餐饮业带来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2016-09-22
自今年5月,《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双语版被曝将于下半年面世之后,国内餐饮从业者对于米其林的议论热潮便一浪高过一浪。
9月21日上午,万众期待的《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在上海重磅出炉。首批入选米其林指南的餐厅共有51家。其中有1家餐厅获得三星,7家餐厅获得两星,18家餐厅获得一星,另有25家餐厅获得必比登推介餐厅。
自1926年起,《米其林指南》开始用星号来标记餐厅的优良,这标示着“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正式开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如今《米其林指南》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餐厅评价标准,可谓是餐饮业的超级大IP。那么,本次米其林“登陆”,将会为餐饮业带来什么变化呢?
1掀起国内菜系竞争?
在这次公布的上海餐厅的榜单当中,我们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粤菜餐厅上榜的数量比上海本地菜更多。唯一获得米其林三星餐厅评价的唐阁是粤菜餐厅,此外在二星餐厅和一星餐厅中,亦出现7家粤菜餐厅身影。相比较而言,上海本帮菜中只有雍福会获选二星餐厅,其余都集中在一星餐厅和200元(人民币)消费下的平民美食必比登推荐中。
一本上海米其林指南,却以粤菜餐厅为主,这样的结果,引起了网络的热议。
有网友提出质疑,一般米其林餐厅的评比需要一年左右的考察期,而《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自5月宣布登陆后,不足半年便宣布入选餐厅,且入选多为港资粤菜餐厅,其评选结果可能存在争议。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该名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地域分布上来看,米其林的评审们主要足迹还是在黄浦区,尤其是新天地附近。
此外,该结果更是引起网友关于菜系竞争的热议。众所周知,中国美食菜系林立,烹饪手法和口味各有特色。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米其林以往入选的中式餐厅来看,部分菜系可能因米其林评价体系的偏好而较难入选。
尽管有业内人士对于米其林的权威性有所质疑,但以米其林的强大号召力,其或会引发国内菜系的竞争风气。参某认为,目前国内餐饮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时期,良好的竞争或可促进菜品的创新,以及菜系的融合。
2巨大的是市场竞争压力
对于餐厅来讲,被评选为米其林餐厅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然而,通过过去几十年国外米其林餐厅的亲身经历,我们知道,米其林餐厅的称号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美食宝典小红书上的一颗米其林星星可以为餐厅带来无上荣耀,盛名之下的压力也可以摧毁一个领导后厨团队的主厨。根据《纽约客》杂志统计,被降级掉一颗星星,餐厅营业额将下降25%。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荣誉问题,尤其在法国,食物绝对是有关生死的大事。轻者痛哭流涕,重者开枪自杀。
其次,上榜米其林也可能给餐厅带来负面影响。比方说,房租上涨的问题。港佐敦糖水店“佳佳甜品”在港澳版《米其林指南》上获得了街头小食推介之后,该店铺业主随即要求加租120%,从每月10万元港币加至22万元港币。现在,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房租,这家米其林店除了搬家别无选择。
此外,上榜米其林将为餐厅提升知名度,带来庞大的客流。突增的客流量和较高的期待,将会为餐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变化,维护餐厅的荣耀,将是上榜餐厅的重要考验。
3提升服务质量和就餐体验
近期,上海某百年餐厅就因服务质量让人不满意,而被日本媒体评为“零分餐厅”。通过互联网的快速发酵,该餐厅成为人人皆知的“网黑”,备受争议。
参某认为,国内的大多数餐厅在对管理成本进行把控时,相对不够重视的板块便是人员管理,即投入于提升餐厅服务水平的成本相对其他管理板块成本较低。除了部分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对餐厅服务质量予以了重视外,多数餐厅对于员工所提供给顾客的服务水平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
在米其林评分项中,食物的味道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餐厅的服务质量和就餐体验也拥有非常重要的占比。其中,服务项就占据了10%的比重,可见一个餐厅的服务在经营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餐饮人不妨考虑对管理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员工服务培训等方面投入必要的成本,有效提升餐厅服务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度。
4厨师刷脸的时代来临?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然而,中国的厨师大多地位不高,名声不显。而在国外很多餐厅,厨师更像是餐厅里的艺术家,并且厨师本人就是餐厅的活招牌,甚至还有食客是因为某个厨师才选择了一家餐厅。
众所周知,米其林除了对餐厅进行评价外,也有专门针对厨师而设置的星级荣誉评价。获得一颗星的厨师只要能够维持品质不变差不多可以终生保留,而成为三星厨师则是一个优秀厨师毕生奋斗的目标。
随着米其林走进大陆,必然也将引发厨师们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和定位。借助米其林在全球的影响力,或会给厨师提供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然而,要改变国内厨师的发展现状,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来源:餐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