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63394665

 
让客户的雇佣取得进步,是我们的追求

因此,您将从我们的合作意见中获益,包括:

    民营餐企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引进高管的时机

经验与技能及文化的适配性

创新岗位的方向共创

团队要招一致还是多样性的人

    内卷时期对高管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当下人才观察


常猎岗:

-C级岗位:CEOCFO、CMO

-总部职能一号位: 营运总监、HRD、市场总监、供应链总监、食安总监、加盟总监等

 

咨询电话:010-63394665

花家怡园花雷的两次流泪:为差点消失的簋街和即将到来的爱人

发布时间:2016-10-28
没有花雷,不会有花家怡园这个品牌,可能也没有如今的簋街。

我们本想称他为“餐饮老炮儿”,做了快30年餐饮的他,不接受。

他说自己离老炮儿很远,因为老炮儿打架、不务正业;但身上又有老炮儿的特征,热情,讲规矩,够爷们儿。

但这个爷们儿,镜头前流过两次泪。



踏足餐饮 救了簋街,失去了两家店

花雷在镜头前哽咽,2013年回忆起簋街的创业经历时,有过一次。

花雷进入餐饮业是1988年,在北京东直门附近,他开了家只有四张桌子的小饭馆。那时候他20岁,雇的三个伙计最小的23岁。这个“小孩老板”,经常被气哭。

很快就是1997年。因为平安大街拆迁,小店没了,花雷拿着50万元拆迁费,在簋街租下一间四合院,开办了第一家花家怡园。

那个时候,簋街上已经有了很多餐饮店,花家怡园慢慢在簋街站稳了脚跟。花雷的四张桌子变成了两层小楼,又变为了两家店,雄踞簋街东西两端。

然而,又一场拆迁来了。



▲如果不是花雷,这里会是另一番模样

花雷记得2001年的11月18日,在员工大会上,他和员工讲创业、讲发展规模、讲北京菜的规划。员工很激动,注视着花雷的眼睛里都闪着光芒。

兜里揣着拆迁通知书的花雷,心里非常沉重。

簋街东段的花家怡园没有撑过那年冬天,一声巨响之后,运营了5年的店变为了废墟。在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花雷讲起那个冬天的事情,说5年的情感投入,太多了。

花雷紧紧抿着嘴,哽咽着,沉默了。

经历完那次拆迁,簋街几乎被人遗忘。2003年,在花雷的努力下,簋街上的商户联合起来,搞了“簋街龙虾节”,簋街的人气再次爆棚,以至成为名镇全国的美食街。

有人说,没有花雷,就没有如今的簋街。

水瓶座花雷 对最近的人,有最多的苛责

今年三月,面对红餐网的镜头,为了迟到的缘分,花雷再次哽咽无语。

花雷在家中排行老八,圈内称为“八爷”。他接受了这个北京味道的称呼,“八爷府”这个品牌就从此中来。

幼时失父、青年丧母,让花雷缺少了很多爱护。家庭的原因,让花雷身上有了老炮儿的特质,比如有担当,看到善良的人受欺负会去帮一把。

但跟电影里的老炮儿一样,花雷对朋友很宽容,对家人有时候会比较苛责。已经年近50,他还没有成家。

▲花雷总是说,是我做得不够好

花雷是水瓶座,天马行空,不愿意受人拘束。“我不能让人家老依着我,我也知道老依着我不对,但做的时候做不好。太追求完美,太个性,太挑剔。不能赖别人,我走到今天全赖我自己。”

花雷说自己对员工、对朋友的那份爱,让人看不出他的自我,“但对家人对最近的人就做得不好,过于多的自我,时间久了变成自私。”

花雷问红餐网记者,你说我什么性格?

他在调适自己,说要减少一点苛责,把更多的爱给家人,给未来的老婆:“我觉着一个大男人,老计较这些毛皮琐碎,实在不应该。但我又老是折磨身边的,最亲、最近、最爱的人……”

此时,花雷有点哽咽,眼里有泪水晃动,没有再说下去。

北京菜的崛起 四合院里的小刺激

花雷安身立命的簋街,位于北京东直门外,街两边聚集了140多家餐饮门店。经过2003年的龙虾节,花家怡园慢慢成为簋街上的地标,北京菜就登场了。



▲因为花雷,有了花家怡园,有了北京菜

如果按照菜系来划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无菜。花雷感到骄傲的是,因为他,北京有了花家怡园,也有了北京菜。
花雷创的北京菜,很多人称之为“花家菜”。说到这个菜的特点,花雷管它叫“小刺激口”:“不是过于多的的麻辣刺激,但是又不能丢掉麻辣刺激。”

总结一下的话,大概是这样的:以鲜为主,有汁不多,有油不腻,有辣不呛,有麻提香;咸鲜、酸甜、麻辣搭配。
他举了个例子:“这种刺激,就是每天一支烟,半两酒。但这烟和酒都是有品位的,中华烟,茅台酒,不刺激不行,但太多的刺激也不是我。”


▲小刺激口的花家怡园

麻辣小龙虾仍然是花家怡园的招牌菜,十三香、蒜蓉、盐水、干煸等十余种口味。花家的怡园霸王鸡、料理桂花鱼、老北京烧羊肉、花家白菜等菜品,还有许多著名北京小吃、满族点心小吃,如肉末烧饼、豌豆黄、祖传八爷肉饼、京八件,都很受欢迎。

他还请来了清代宫廷御厨后人王希富老先生,教做宫廷菜。九百多道宫廷菜,花家怡园学了一百多道。
2014年11月,花家怡园的满汉全席推向了市场。花雷说,中国有这么悠久的餐饮文化,真正的好东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企业传承 做员工的朋友,不爱听我也说

所以,花家怡园保留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大红色的柱子,蓝色门头金字招牌。走进去,纵深百米的四合院餐厅游廊环绕、竹子青青,标准的老北京味道。

二十多年来,花家怡园四合院店接待过德国总统、荷兰国王、泰国总理……

花雷带我们穿过这座院子去八爷府,经过一条胡同时,带路的服务员没留意右方驶来的三轮车,花雷眼疾手快,一把将小姑娘拉了回来,如一个父亲般嘱咐说,看着车,慢点儿走。


▲花家怡园经常为员工送上惊喜

花雷爱员工的名声早已在外传播,他曾为员工写过一首诗,里面有这样两句:“他们在北京有家,那就是花家;家里有亲人,那就是我”。

面对红餐网的镜头,花雷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老板的人格魅力和人品太重要了。“很多人送货不给钱,用你的时候来,不用的时候走,这都不是我。”

花雷愿意用爱来传承企业的文化。“不管你定什么样的制度,不管什么样的条条框框,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他真正从内心里想听你的,想去改变的时候,我觉得是爱的力量。”

花雷说,就像年轻的时候,父母或者身边有好朋友,会说不要这么喝酒,不要胡来,但实际上我们没听父母的,只是听了自己的。“直到有一天一无所事,才有所触动,觉得他们是对的。”

花雷更愿意做这样一个朋友,看到不对尽可能就说出来。“当然别人有时候不爱听,不爱听我也说。”

接入互联网 这不只是年轻人的事儿

这不是第一次见到花雷。之前在北京的一场活动中,主持人在台上说,欢迎花家怡园的创始人花雷女士。

等花雷站到台上,台下哄堂大笑:一个纯正的北京爷们儿。

聊起这个小插曲时,花雷说可能这两年自己出来得少了,让人不认识了。

“如果花雷这个人总会在互联网上出现,总能听到他的声音,可能互联网圈的人都会认识我,那位女士就不会把我也当做女士了。”花雷这么说,但没这么做。



▲传统的四合院,也需要互联网的助力

花雷喜欢足球,每周都要去踢一场;他也喜欢诗歌,为企业写,为女朋友写;但对互联网,有段时间他不感冒。

尽管花家怡园也借助互联网做了一些营销上的改变,拿起手机摇一摇,经常可以摇到花家怡园送出的红包。“有段时间我觉得应该让年轻人去做,他们应该比我强,但他们也没做到。”

花雷想去找一些合适的人加入进来,也没有找到。“都是我的错,都是我还不够好,我也努力做去重视它,去投入,去跟更多的互联网的年轻人在一起交往。”

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花雷多次说起自己做得不够好,他愿意找找自己原因,看看还差在哪儿。“哪怕是错,也让我做几回,让我知道赔在哪儿啊。”

花雷的儿话音拖着长尾,适才的黯淡一瞬间似乎全部扫去,一个敢拼的北京爷们儿回来了。

来源:餐饮新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