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的“稻盛和夫”:在实体寒冬的今天 他的单店盈利比上市公司还高!
发布时间:2017-01-03
如果要给刚刚过去的2016年下个商业性的总结,“关店潮”、“实体寒冬”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年度词汇。
百盛、玛莎、万达等诸多百货企业在天津、青岛、重庆等城市悉数关门,佐丹奴、波司登、美邦也是不用多说,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大型传统实体,更是在产能过剩、债务飙升的资本寒冬里,勒紧裤腰带过活。
在餐饮行业,这样的阵痛,也不能幸免。麦当劳一口气关店80家,咖啡陪你直接跑路,引发了员工拉横幅上门逼债;金汉斯在沈阳的6家店,如今仅剩1家还在惨淡经营……
然而,就是在如此酷烈的环境中,有一个火锅企业,却不断逆势上行。它从成都的独店,发展成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火锅帝国。以成都会展中心店为例,2016年,它的营业收入达1600万,利润在400多万,该店面面积为700平方,员工仅有45人,其利好堪比一家同等环境下的上市公司!
究竟,这家名叫“香天下”的火锅品牌,有怎样的致胜秘籍?
关店2120家的背后
四川的美食名片有两张,一个是川菜,另一个就是火锅。据统计,截止去年12月,成都火锅店已多达9950家,当中的新开店铺占4580家。
火锅的消费市场,也颇为可观:去年一年,成都人以及到成都的外地旅客,在吃火锅这件事上,花掉了150亿,人均消费高达3896元。
如果把150亿平均到这近万家火锅店上,其盈利足以让每一家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商业世界并非一块等量分配的蛋糕,企业间的角力竞争也容不下任何公平。天平倾斜的方向,往往只存在少部分的成功者。
这9950家火锅店里,有2120家在去年陆续关门。在整个实体承受寒冬的当下,即便拥有大批爱好者,即便市场的蛋糕大得没有边界,火锅行业同样不可避免地陷入萧索的困局。
挖掘这些门店失败的原因,其实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选址不对、菜品单一、环境差、味道不好等等。然而,这些只是表面上显而易见的“死后验尸”,它不足以成为火锅行业群体性倒闭的共性。
透过表象看内质,其实答案并非那么无迹可寻,它主要体现在三点。
首先是产品问题。火锅店的菜品,是决定能否吸引客人、留住回头客的核心,味道、品类差异性、月报表上产品的盈亏、产品的迭代升级,都是做菜品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是企业管理。一种文化,关切到所有员工的道德素质、行事作风;一种眼界,决定了企业到底是偏安一隅的井底之蛙,还是开遍全球的行业翘楚。这些,都跟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再次是能否打造属于自己的IP。一直以来,火锅店通常是按照不管装修,只管味道的套路在前行,架几张桌,摆几条长凳,就在路边、巷角营业。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少有变更。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所有的火锅店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自己的特色,即:没有让人尖叫的记忆点。
这些问题,也是香天下创始人朱全在创业之初的困扰。他吃遍了成都大街小巷的火锅店,研究了各个火锅品牌里的门道,参阅了诸多关于产品、管理类的书籍。终于,稻盛和夫的一个故事启发了他。
像稻盛和夫一样思考
2009年末,日本航空(以下简称“日航”)陷入破产的危机。次年春,稻盛和夫零薪水出任日航的董事长。通过对日航财务报表、航空公司的分析,稻盛和夫很快找到了亏损的症结:日航有30多条航线不挣钱。稻盛和夫不理会高层的反对,硬是将这30条航线砍掉,同时开辟了能盈利的新航线。2011年,日航扭亏为盈,实现1884亿的营收;2012年3月,营收突破2000亿。
稻盛和夫力挽狂澜的壮举,成为朱全心中最经典的借鉴。同时,这个案例还给了朱全一剂强心针:香天下必须名副其实,成功开遍天下。它关乎的不仅是手下上千名员工的幸福,更有整个成都餐饮界的兴衰。
下定决心后,朱全第一件事,就是做火锅行业最好的菜品。
他找来月报表,查看菜品的营收。当某种产品一直亏损,他就将其砍掉,不再经营;赚钱的产品则予以保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份量、外观、鲜度等方面的升级,同时引入新菜品进行下个月的试吃。“我们的毛肚、鸭肠,从宰杀到入锅的时间,如果超过3个小时,我们就会将其倒掉,因为产品过了最新鲜的期限,它失去了本身的味道。或许顾客吃不出来,但我们不能犯错”,朱全说。同时,中央厨房也是香天下着力建设的重点工程。一个中央厨房,能保证一个省市菜品配备的齐全、鲜度、输送的便捷程度。此外,中央厨房集结了大批火锅美食专家,他们挑剔的味蕾和高精度的双手,能调和出最受市场青睐的锅底、佐料和产品。
升级后的产品,迎来了香天下的春天:李冰冰、黄晓明、胡歌等明星纷纷跑来就餐;2013年12月,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在香天下成都店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向周围的人挑起大拇指。
来源:餐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