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把营销交给大数据,8天带来6万多营收增长
发布时间:2017-11-29
团购的王朝已经过去,代金券早就成为商家的“人手必备”,作为一个“标品”,代金券在技术流的浪潮中,似乎并无新奇。
但往往就是容易被人忽略的老树,开出新花的时候,才更让人感受到价值所在。
就餐结束,结账前不去口碑、大众、美团上看看有没有优惠买单,就好像错过了几百万。代金券自然是优惠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对食客来说,这是在外就餐的省钱妙招。但对商家来说,这是营销体系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背后是消费人群分析、成本核算、预算等诸多繁琐的工序。
而现在,代金券这样的存在更像是鸡肋,要想有效果,需要认真进行消费者分析、设计,怎么也不能亏本,耗时耗力,很可能代金券还会因为对某些消费者来说不实用,而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收获不如预期,但又不能没有。偏偏,消费者又是多变的,今天喜欢这样的妙招,明天喜欢那样的攻略,而且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
这样的必备型营销,如果有机器能根据商家的特点、消费者,自动生成计划,岂不美哉?
11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就根据商家的需求,推出了餐饮业首套全自动数据营销工具,取名收入月增计划,让那些没有专业营销人才的餐饮商家,也可以轻松实现精准营销。
优惠也要个性化
什么是大数据?多年前会有人回答你是,很大的数据。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现在看来,却并不全面。把大数据搜集,只是第一步,之后的使用才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而大数据最极致的价值,也许就在于搜集了无数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群像信息和个体信息,在茫茫的数据海洋,又将这些信息准确分发至每一个数据个体,形成个性化的档案。
曾经,代金券全店、全品牌统一,甚至全网统一,但在口碑的月增计划中,代金券却能实现个性化。
只要商家接入了平台,口碑就能整合阿里巴巴集团各个渠道的数据,比如高德地图、滴滴等平台的LBS数据,淘宝的类目偏好数据,支付宝的消费能力数据,再加上口碑在菜品方面的数据,以这些消费行为数据为基础,用算法帮助商家自动生成一对一的营销方案。
什么叫“一对一”?就是专属你的营销方案。 如果说,以前的营销都叫做在商场里买衣服,连大小码都不能选,收入月增计划的营销就像高级定制,为你的每个顾客量体裁衣。
假如,你跟你的朋友同去一家餐厅消费,根据口碑的数据显示,你平时一顿饭通常只花20元,而你的朋友非常“专一”,在不知道其他菜品口味如何的情况下,为了不踩坑,通常只吃固定的一两个家常菜。
如果这家餐厅运用了口碑的自动化数据营销工具,那很可能出现的一个场景是:同样是餐前扫码领优惠,你领到了一张满25减2元的满减券,而你的朋友却领到一张他从未点过、该餐厅某道高毛利菜品的优惠券。
对顾客来说,同扫一个码,得出不同的结果,新鲜,且好奇如果还有个朋友会得出怎样的结果,消费的趣味性增加,最重要的是,代金券更实用,能够降低尝试成本,让他拥有不同的消费体验。
对商家来说,因为营销方案量身打造,能大大提高代金券的使用率,让营销达到效果,而整个过程,餐厅需要做的,不过是铺好物料,并引导客人在点餐前扫码领优惠。
人群的扩展
同时,在口碑的新数据营销工具中,方案不是粗暴地发放代金券,算法会根据商家所属类目、所处区域,从口碑收集的百万成功营销案例中,调取出与该商家情况最相似的一批成功案例分析共性,然后结合商家的常规客单、客流等情况,产出满减比例、满返力度等具体的营销公式,进行代金券的分类并适时推送。
对新顾客,会按照餐厅的人均消费,以及餐厅的预算,进行满减,对老顾客则会根据他的消费记录,给他发放合适的代金券,不会因为代金券满减的门槛太高,或优惠力度太小,而让代金券成为废纸、形成营销误伤,还能根据情况给出拉复购的方案。
比如通过杭州有家餐厅的后台可以看到,到店顾客被分成了四类——新人、笔单价12元以下老顾客、笔单价12元-28元老顾客以及笔单价28元以上老顾客,每一类顾客都被设置了不同的优惠比例。
商家完全省去了曾经自己手动计算成本、设计营销方案的烦恼,准确率、可行性也比以往运算科学得多。
在全国拥有41家门店的新兴水饺品牌小恒水饺,曾经的桌均客单价小于25元的占到36%,小于43元的占到70%,系统根据这样的情况,为小恒水饺设定了满43元减4元、满25元减2元的营销方案,通过设定代金券的到店消费门槛,小恒水饺有效提升了桌均消费,以及复购率。
在深圳拥有12家门店,专做湘菜的湘满天,在加入口碑收入月增计划8天后,就立刻看到了大数据带来的实惠。
由于代金券的精准发放,让湘满天的客流比往常多出了200多人,加上优惠活动的优惠拉动,整体营收增加了6万多元。
同时,口碑收入月增计划还给湘满天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原来,由于地段、餐厅定位等,湘满天的客群基本上是60后、70后,这些人80%不喜欢使用移动端支付,也一度让湘满天难以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力,拓新手段极其有限。但加入月增计划以后,在口碑上有了精准推荐,加上人均50~60元的人均,也符合80、90后的消费,吸引到了不少年轻的消费群体,收入月增计划无形中给湘满天带来了客群的拓展。
数据的学习能力
据悉,正式发布前,口碑数据团队对收入月增计划的算法逻辑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校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近3.1万家商户,参与了测试,复盘数据显示,超过87%的商户有效提升了客单价,平均升幅达23%。
既然是大数据,那么要实现数据的准确解读,自然需要足够大量的数据去支撑。根据试点经验,扫码点餐占比超过10%、移动支付占比超过20%的商家,运用口碑收入月增计划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口碑也分析了没能有效提升客单价、提升营业额的3700多家商户,发现问题都是出在移动支付数据不足上。
比如,成都有个试点商家的移动支付占比只有2%,算法根据这2%呈现的客单、客频来计算满减比例和满返力度,自然不能真正帮助到商家。
知道了问题所在,口碑增加了商家的口碑码物料,并培训了服务员的口播能力。半个月后,这个商家的移动支付占比接近7%,算法也变得精准,客单价从原来的18.2元提升到了21.4元。
和人需要休息不同,机器可以时刻保持学习,进步的时间自然也是“神速”,使用的时间越长,用户越多,营销就会越精准。
大数据的应用,是技术流,就像每次的工业革命,尽管主题不同,但核心都是“解放双手”,让机器去做更多重复的机械性工作,让人有更多的去做更精细化的创造性工作。
未来,会员经营能力无疑会是餐饮商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会员数据越丰富、餐厅的营销就越精准、运营也越高效,用数据、算法驱动智能营销,帮助商家更快速、精准地抓住消费者,商家也更“有闲心”在营销上玩出花样。
来源:红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