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食物里,火锅最容易令人打开心扉?
爱吃火锅,其实是爱上了吃火锅的氛围,一群人围着一口锅,嬉笑玩乐,吃吃喝喝,无不快活!所以,与其说是吃火锅,倒不如说是聊火锅!
一盘肉,一锅汤,一次烟火人间的碰杯,就可以轻松打破时间和地域所造成的认知壁垒。
年轻人的交友方式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旅行交友、弹幕交友、二次元交友、追星交友……
多元化的介质和平台早已打破过去单纯的依靠个人生活经历积淀下来的交友方式。
在众多趣味交友方式中,以“美食”为情感纽带的也不在少数。
吃货的交流,本质上,就是在一顿饭的时间里交换彼此的一段人生。
而在小肥羊火锅最新推出的「我们很快就熟了」的营销广告里,便是用一种更加生动、细腻的影视手法,
向大众揭示了“为什么所有的食物类别里,火锅,最容易令人打开心扉。”这样的新奇文化现象。
当食物被赋予社交属性
为什么火锅可以快速促进人类感情?
而非精致的西餐,清雅的日料,热火朝天的炒菜,这些食物类别同样深得人心,却无法成为社交中平易近人的催化剂。
种类众多的火锅,虽然发展路线不同,但大众认同感越来越高的一点是:
“火锅,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究其根本,有两大原因。
1.火锅的包容性足够强,个体与共情的双重功效
放在生活中而言,大多数人,一个人是很少去吃火锅的。
无论是老友,还是摸不准对方爱好脾性的初识朋友,火锅无疑都是最佳选择。
锅里的热气腾到屋顶上,幻化成笛声。
桌子上的食材冰凉而炙热,举杯颔首之间可以轻易捕捉到友人的目光,是诚恳的,有力量的。
在这样的吃饭环境里,大家谁都不用迁就谁。
火锅的包容性足够强,汤底和食材都可以自由挑选。
2.火锅让餐饮文化回归到一种更原始的情境
火锅的氛围容易让人放下戒备感,可以消解陌生感。
以最微弱的声音进入对方的生活,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足够感同身受。
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平日里,哪个人不是小心翼翼,若是有一处栖息之地可以令你完全扔掉包袱,幸福感简直爆棚。
当食物被赋予社交属性,同时,也让餐饮文化回归到一种更原始的情境。
火锅的存在及推广,无疑是在帮助大家打破时间空间和民族的壁垒。
近年来,小肥羊致力于将本土火锅带向国际化,不论是食物本身,还是品牌营销背后所蕴藏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中国式文化,都对新一代的年轻人产生很大影响。
在“我们很快就熟了”这支广告里可以看到:
遍布世界各地的小肥羊火锅,有着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客群用户,不管她们是谁,只要能够坐在一起吃火锅,体会到那种好吃的心情的人,就是“同类”。
知道你爱吃什么,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吃火锅和交朋友这件事划上等号
大家喜欢吃火锅,不仅是因为好吃,更是痴迷那份在吃火锅过程中和人相处起来久违的、自然的舒适感。
你夹给我两条茼蒿,我顺手甩给你一张沾着点油腥气的豆皮, 我们光是坐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你们熟与不熟,是不是第一次见面,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在此刻这个半封闭空间里,可以完完全全将自己交付给对方。
而那种「好想把好吃的分享给你的心情」,是在火锅这个消费场景里,最动人的地方。
探寻食物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可以对一个味道产生依赖?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从原料生产开始,越来越多的火锅开始在食物原材料上下功夫。
小肥羊的羊肉,巴奴的毛肚,香天下的龙须笋......
自身品牌文化的坚持
小肥羊火锅的品牌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
创始人张钢有一次去西南出差,吃到一种不用蘸小料的火锅,带给味蕾满足的同时又方便。
于是便买下底料配方,然后经过大半年的不断尝试和研究,终于熬制出了小肥羊秘方。
同年8月8日,内蒙古包头市开起了第一家小肥羊。
之后的小肥羊便以绝佳的口感与味道征服更多人的胃口,在全国开了不少加盟店,巅峰之时,小肥羊在国内平均每3天就新开一家店,成为本土餐饮领军品牌。
而今,已然是国际市场上,中国本土美食的代表之一。
纵观小肥羊火锅的整体发展路程而言,难能可贵的是,在它打响知名度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对食物本身的精细追求。
而在这个过程中,小肥羊火锅也从饭桌上的美食,进化为年轻人一种的生活方式。
本次小肥羊此次推出的“我们很快就熟了”的广告,就是对年轻人社交方式更深层次的探讨。
过去的几年里,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小肥羊通过对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消费需求进行研究,发现,食物,就是最高级的语言。
日本有句告白语是“今晚月色很美”。
其实吃火锅又何尝不是这个逻辑呢,嘿,我们去吃火锅吧。
潜台词就是:嘿,我看你顺眼,才想和你一起吃火锅。
来源:品牌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