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山雨欲来风满楼
更多的跨国公司抢滩、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关键性职位、更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随着中国“入世”脚步的加快,沪上不少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惊呼:一场不可避免的人才争夺战即将到来。
前一阵子,.com公司靠薪酬、靠“CEO”的封号、更吸引人的是靠期股,在沪上一些跨国公司引发了不小“地震”。以某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上海分公司为例,几个月前,.com风潮最热的时候,他们有十多位部门经理、主任投奔了.com公司,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说,“当然,现在又有五六个人上了岸,但显然他们已经不可能回到原来的公司了”。这位经理预计,接下来的人才争夺战肯定更激烈,.com公司要的多数是一些IT专业人才,今后的人才争夺将是全方位的。
未雨绸缪,各大公司纷纷制定对策,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
薪酬留人。在关键性的岗位要挖到关键性的人才,一定要有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形成攀比的除了薪酬,还有福利水平,尤其是住房补贴,目前不少跨国公司驻沪机构在住房补贴上各有高招:有的采取每月发放“补充公积金”,有的采取每年按照工资比例提取住房公积金存入住房帐户,当员工完成一些工作年限之后,才能提取帐户中的资金进行购房,这些福利政策特别向关键性的岗位倾斜。至于炙手可热的股票,如果说前几年像外方高层人员一样拥有“优先股”原先是本地人才想都不敢想的,而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人才竞争最激烈的IT行业的某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考虑给驻沪机构的关键本地人才购买“优先股”,享受与外方高层人员同等的待遇,这种“优先股”远比.com公司离上市还有一大截的“期股”来得实在。
提升人才对自我发展的期望值,也是这些大公司的人才战略。这里的本土化不光是雇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包括外地的分支机构雇佣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一个本土化程度不高的企业,许多本地员工往往慨叹,“做经理就做到头了”,而随着现在本土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著名跨国公司已经有了土生土长的总监、副总经理等等高层决策人员。“当一些优秀人才在公司里看到有奔头的时候,他们就舍不得走了。”一家著名电子产品公司还要求每个部门制定本土化的比例,并且,把是否能够完成这个比例,完成了多少作为考核的指标。
为了规避日后关键性岗位人才跳槽为公司带来的风险,“接班人政策”也是这些人力资源经理们常常讨论的话题,有家跨国公司驻沪机构规定,每个关键性岗位的负责人,至少要指定两个“接班人”,他们还把培养接班人作为年度考核的量化指标,一旦跳槽发生,就会马上有人顶替,不让一家公司的命运掌握在个别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