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我们将这样“拯救”
来源:网络
去年底,中央作出“八项规定”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部署,其意义重大,这对于我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廉洁从政、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商务部2013年1、2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数据显示,自去年底贯彻中央此重要部署后餐饮消费回落明显,为2003年7月以来新低。两会期间,餐饮界代表的提案议案均紧密围绕餐饮业现状。
商务部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前两个月餐饮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期放缓4.9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型中高端餐饮销售下滑明显,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3.3%。
部分省市餐饮增速下滑态势更加明显。北京市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餐饮收入实现141亿,同比下降3%,1、2月份,银川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20家餐饮企业中,共实现营业收入4420万元,同比下降25%。从2005年以来的经验来看,年度行业增速基本高于1—2月增速1个百分点,2012年仅高出0.3个百分点。按此情形发展下去,完成2013年26000亿元,增长14%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如此严峻的餐饮行业现状,两会期间餐饮界代表纷纷提案献策,呼吁政府降低餐饮业税费、推动中餐“走出去”、兴建“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等。
降低餐饮业税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在活跃市场、满足民生需要,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贡献税收、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压力增大,餐饮业经营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度全国餐饮收入23282.7亿元,仅比2003年“非典之年”的11.6%高2个百分点。
餐饮业在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中表现积极,企业经营面临更大挑战。众多企业在强化内功、“转型升级”方面不断探索,但是收效甚微,迫切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调动发展积极性。
中国烹饪协会针对全国十家大型连锁企业的税费缴纳情况不完全统计表明,餐饮企业普遍缴纳的税种有12项,而各地征收的费用种类高达34种,涉及治安联防费、河道管理费、人防建设费、绿化植树费等诸多种类,并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不同规模档次、品牌知名度不同的餐饮企业所缴纳的费用差别很大,普遍表现为知名度越高、规范性越强的企业,缴纳的费用就越多。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烹饪评委许菊云的提案就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许菊云认为,近年餐饮企业的运营"餐饮成本" 成本上升很快,利润率普遍下降。如果说房租、食材、劳动力等方面的价格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的话,餐饮业税费的增加则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许菊云表示,首先,餐饮企业除了在满足民生需要、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方面贡献巨大以外,它的重要作用还包括“服务三农”、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即:企业带品牌下乡,服务新农村建设;带农副产品进城,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农民工进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因此,议案建议,正确认识餐饮业作为民生产业的地位与贡献。
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上,应该树立“高新技术企业养税、劳动密集型企业养人”的观念,减少对餐饮业税费的依赖,放水养鱼,加大对餐饮行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餐饮行业做大做强。建议对当前餐饮业征收的营业税从5%降低到3%,或者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面,将餐饮业作为独立的行业予以考虑,作为小规模纳税人采取简易征收的方式对待,且对餐饮企业经营的早餐予以免税,让利于民。另外,对各地强加于餐饮企业的各项收费,要“一刀切”地予以取消。
推动中餐走出去
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中国餐饮业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但国家有关部门对餐饮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虽然商务部在《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中餐走出去,但一直缺乏具体措施,社会各界对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推动中餐走出去呼声日渐高涨。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海外存在的大量中餐馆多是早期华人移民谋生的手段,普遍规模较小、专业人才缺乏、菜点品种单一、风味质量参差不齐,不仅无法充分表达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也无法真实展现中餐营养健康的科学形象,严重影响外国人对中餐的正确认识。
一些企业开始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国内企业对海外政策法规、社会文化及餐饮市场不了解,使得企业前期投资论证成本很高,加上人员签证难、原料出口通关难,后期管理成本与人力费用高,海外门店很难独立发展,盈利能力普遍较弱。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彦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要成立专门组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目前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去基本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今后应借鉴日本、韩国的做法,设立专门推广机构,组织包括中餐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巡展、孔子学院交流在内的诸多活动,全面宣传中餐、输出中餐,扩大影响。
设立专项资金,统一宣传推广中餐,提升中餐的国际形象。张彦森说这个非常重要。可借鉴中国机电商会等4家行业协会共同制作“中国制造”形象商业广告在美国CNN播放的做法,由国家商务部牵头和指导,以中国烹饪协会为主体,制作中餐与时俱进、注重文明、讲究科学、营养美味的形象广告,适时在欧美主流媒体播出与刊登,展现中餐的全新形象。另外,可组织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与国外的商业地产商合作,采取店随铺走的方式,降低经营风险;也可以定期组织不同菜系、不同风味的企业,到联合国[微博]总部、联合国各下属机构总部进行菜肴展卖,通过实际销售扩大中餐的影响。
另外,要确立中餐标准,培训相关人员。委托有关组织首先在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大都市开展中餐认证工作,通过认证使一批中餐馆达到目前国内优秀中餐企业相应的水准。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海外中餐业的从业人员的技艺和素质,进一步扩大中餐业在海外的数量并提高中餐业在海外的质量、品位和档次。国侨办曾组织类似活动,很受欢迎。
张彦森说,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外国游客对中餐的认知和了解。很多外国游客到中国吃的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旅游餐,由于用餐时间简短,也没有专业的讲解,很难认识和了解真正的中餐。今后可以委托协会及相关组织承接外国游客的餐饮活动,组织中餐表演、文化体验等活动,加强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渗透。
建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餐作为一张耀眼夺目的“国家名片”,海外中国餐馆与外卖店遍地开花;宫保鸡丁、咕?肉、鱼香肉丝等中国菜风靡海外,深入人心,中国烹饪成为世界传奇,中国美食成为全球时尚。资料记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认识,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如甘肃喇家遗址出土的一碗距今4000年的喇家索面证明中国人发明了面条并带给世界。然而对此国人却知之甚少。最近公众对鱼翅的争议引发的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思考,更是说明需要正确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文明的现代饮食观。
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看来,目前我国有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信[微博]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等行业(产业)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但尚未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饮食博物馆对中国饮食文化予以全面展示,这与中国这一饮食文化大国形象与内涵严重不符。从另一角度来说,饮食类博物馆的兴建亦是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有力措施。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有类似的饮食博物馆,世界上出现了一股为本国饮食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潮。由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摩洛哥四国共同申报的地中海饮食以及墨西哥、土耳其的传统美食和“法式烹饪”等都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的近邻、深受中华饮食文化影响的日韩两国也走在了我们前面,特别是去年日本文化审议会批准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传统的日本料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在当前文化消费需求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以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是顺应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必然之举,是中餐走向世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实体。严琦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