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开工厂,逆袭产业链源头!
发布时间:2015-07-13
[摘要] 连锁餐企为什么开工厂?在经过界面的统一(品牌+装修)、组织的统一(管理+服务)后,势必要往源代码的统一(产品与口味)上迈进。
连锁餐企为什么开工厂?在经过界面的统一(品牌+装修)、组织的统一(管理+服务)后,势必要往源代码的统一(产品与口味)上迈进。“前店后厂”是食品企业延长触角,开设店面网络客户。而这一拨前店后厂则是由餐饮企业,主动下沉,开设工厂。由复杂的网状系统,转战简单的线状流程,餐饮企业的下沉举动显得游刃有余。
案例1:速冻行业更多是依赖技术,这就形成了以先进的生产设备为平台,以产品生产为核心的流水线操作。通俗说,就是机器为主,人为辅助。
先亮一下观点:笔者觉得,新旧两轮“前店后厂”的玩法却是截然不同的。
上一轮前店后厂的基本出发点是消化企业自身的产能,扩宽渠道;这一轮前店后厂的根本出发点是为满足连锁经营的需求:口味统一。
也就是说,食品企业做餐饮根本是解决销售的需求;餐饮企业做底料工厂,是在有销售的前提下解决的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这种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结果的不同。
尽管当时,底料工厂可以为中式快餐提供70%的原料,成本比其它快餐降低了20%,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做起来。
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比如缺少粉丝,需要重新发现和培育市场等。更多的餐饮业人士认为,根本原因还是餐馆的复杂性冲淡了这些优势。
和经营餐馆比较,工厂的难度是单线的。速冻行业更多是依赖技术,通俗说,就是机器为主,人为辅助。
到了开设餐馆,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就被打破了。餐馆的生产技术含量低,无法像速冻行业那样,在技术平台上,形成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线的流程化操作。
开设餐馆时,从店面选址、店面设计、场景设置,到食材采购、人员招聘、人员管理、店面营销等问题就形成网状交叉,难度远远高于底料工厂生产的流水线运营。
底料工厂向下游延伸虽然遭遇挫折,餐饮企业向上游延伸做底料工厂却做得顺风顺水。因为他们只需要把产品做到标准化就可以了。而这,正是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一批有野心的传统中餐企业早已推行了标准化并取得成功,我们熟知的大董、眉州东坡、海底捞、金百万、巴奴等无一不在付诸实践,而且有更多餐企正在寻求标准化方案。
为品质,做加法
案例2:火锅行业一般“中央厨房——餐厅”,巴奴毛肚火锅做了加法,变成“底料工厂——中央厨房——餐厅”。
巴奴的底料工厂建立在距离郑州1000公里外的重庆,而巴奴在重庆没有一家火锅店。
“一切为了口味。”
巴奴毛肚火锅掌门人杜中兵说,“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做火锅底料的人才多,高手多;二是离原材料产地近;三是重庆还是毛肚等火锅食材的集散地。”
在巴奴底料的食材中,辣椒是来自巴奴辣椒专供基地,“中国辣椒之乡” 石柱县的“石柱红”、花椒选用的是“茂汶大红袍”、老姜选用的是贵州黄口姜”…… 而底料工厂的标准化生产,保障了巴奴毛肚火锅的口味统一,“好吃”和“健康”。
这是杜中兵“产品主义”的选择,也是企业规模化的选择。
因为,餐饮企业要实现规模化,其中关键要素在于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可以复制,复制才能规模化。
长期以来,关于标准化的争论一直存在,争论的核心点在于:中餐一旦标准化将丧失口味本质。
但是,要想把中餐打造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国际规模级企业,就绕不开标准化。
火锅行业,一般的餐饮企业是“店面——中央厨房”的模式,而像海底捞火锅、巴奴毛肚火锅这些已经规模化发展的企业,选择了做加法,继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变成“店面——中央厨房——底料工厂”。
“火锅要做到健康、好吃就要标准化。而火锅的核心就是底料,底料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所以这个环节不能交给第三方。如果不把这个掌握在自己手里,怎么证明你是产品主义?”
杜中兵是“产品主义”的忠实信徒。而底料工厂和中央厨房的相继建立,为巴奴的店面扩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在,巴奴毛肚火锅重庆底料加工厂日均可生产14400盒底料,经专业的物流公司统一配送至物流中心,再根据各店每天的订单配送至各店,供食客们享用。
从中央厨房到底料工厂
案例:有中央厨房和底料加工厂的保障,巴奴将口味做到了全国统一。锅底一锅一料,全部是封口带生产日期的。毛肚、菌汤、锅底、乌鸡卷等核心菜品也全部一流品质。
旧连锁时代,往往是连而不锁。根本原因是缺少底料工厂来做到产品标准化。这一轮以眉州东坡、海底捞、金百万、巴奴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用工业生产做到了产品的标准化。
尽管中餐标准化的争议不断。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没有任何一种观点是对的。也就是说,有些需要标准化,有些需要多元化。
比如,巴蜀三千年在一些城市受挫,就是强调口味的统一,而这让一些区域难以接受。火锅行业不同,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标准化了,其中最具技术含量的底料生产,更需要标准化来保持统一。
这也正是海底捞、巴奴建立中央厨房和底料工厂的必然选择。
比如,巴奴的青椒底料的工艺流程就包含了植物油验收、入库暂存、炼油、炒制等10道工序,循法秘制,选材精粹。
当然,这也是竞争策略。
巴奴底料工厂投资了3000万。中央厨房也是一个大手笔。据行业测算,1000平米的中央厨房,投资需要300万。年营业额不到2000万根本玩不起中央厨房。
巴奴有这个实力,所以他们陆续开放了餐厅、中央厨房和底料工厂。
当消费者走进巴奴底料工厂,可以看到生产车间被划分为5个功能区,从选材到粉碎,从煮辣椒到配大料,从灌装到包装,整个生产流程及员工工作状态均实现了开放、透明。
在餐饮行业,很难有企业做得到。但是巴奴可以。
这具有强大的征服力,也让更多消费者变成忠实的粉丝。而这,正是底料工厂的附加值。
来源:餐饮吃网